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反思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06 16:37:56


教学工作结束后老师需要进行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获得进步,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二生物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使老师的教学水平获得提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我在高二(8)班上的一节常态课。本节课重难点是碳循环模型的构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从教学效果来看,能较好达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也做得比较好,课堂效度较高。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学过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能量流动的三个题目引入本节课,自然过渡到物质循环。不少学生会认为:与消耗能量一样,生物也在不断地消耗着物质,本节的问题探讨便是针对学生这一认识提出的。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存在认知冲突:煤炭、石油等资源难道不能被消耗尽吗?利用课堂中捕捉到这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煤炭、石油等是人类从事现代工业活动的物质资源,而非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源;(2)煤炭、石油等资源是有限的,这些资源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消耗它们所需要的时间却要短得多,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物质循环的存在。

碳循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课前先发了一个导学案,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加以引导,结合课本上碳循环图解进行分析,一步一步展开对碳循环过程核心内容的学习,接下来由学生自己总结并画出碳循环模式图,不少学生都能画出了一个正方形的碳循环模式图,多数箭头也能画出来,但是不全面,比如生产者和消费者指向化石燃料,有些学生都忘记画了。把部分学生的结果用投影仪打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结果发现,在分析中,由于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学生听的都很认真。给予了评价后我及时提出另一种三角形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这样构建的模式图是否合理?学生讨论后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碳循环模式,要求学生记到课本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突破重点和难点。

温室效应的问题是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学生并不陌生,对于温室效应的原因、后果和对策都有所了解,而且也切身感受到了温室效应的存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很多平时不是很活跃的学生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列表比较来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在教材处理方面,先带领学生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同时注意强调以下几点:(1)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4)通过碳循环的实例,提示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后应用物质循环去解决两道思考题,及时评价和纠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学完这两部分内容后,我带领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即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过程),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性质不同: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物质是循环的;(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4)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是在后边的探究性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引导上我发现自己对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在回答一些问题时显得很无助,原因是学生缺乏微生物方面的知识,先前没有考虑到,认为这部分内容也不是本节的重点,所以给学生指导、启发的东西不多,没有注意到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

另一方面,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太少,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全体同学,忽视了坐在后边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些很不错的回答没有及时予以反馈,今后应该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向优秀教师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大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二生物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反思,希望老师能够从阅读教学反思中获得进步,更多的教学反思内容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