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一模成绩下来,家长应该怎样做?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3-27 10:10:52


高三阶段都会安排几次模拟考试,家长对待模考成绩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So what?

家长必须掌握一个度。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

(1)“模考”成功不等于高考成功,如果孩子在模考中考好了,家长要提醒孩子“模考”成功不等于高考成功。

在“模考”中能取得好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就此放松复习,甚至“躺”在“模考”成绩上睡大觉,是很危险的。

因为“模考”毕竟不等于高考,孩子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知识点掌握较好或临场发挥较好而取得好成绩,并不意味着次次都能考好,更不能说明所学知识、所考知识点全都掌握了,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除了要解决好“模考”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复习好“模考”以外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2)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

在模考中,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提高,可以提醒孩子“模考”成绩没有提高不等于有所退步,仅从成绩上进行简单比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内容、题量、题型上来说,“模考”与平时考试会有所差别,平时考试侧重一段时期所学的内容,而“模考”考的却是高中三年所学的全部内容,综合性较强。

所以,“模考”成绩不能简单地与平时成绩画等号,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模考”失败不等于高考失败。

在模考中,如果孩子没有考好,可以提醒孩子“模考”失败不等于高考失败。模考分数低,正暴露了复习中的漏洞之所在,是一桩好事,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容面对现实,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模考中反应出来的问题。

如果是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就要注意查缺补漏,建立自己的“错题集”,防止以后类似的题目再出错。

如果是因为太紧张了,就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重建自信,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努力,完全来得及。

模考的意义在于看清问题,对症下药。

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战绩。

家长们要切记,孩子们这个阶段非常脆弱,千万别把你的关爱变成负担。

下面来看一则由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心理老师程茜分享的案例分析,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案例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三。为了全身心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她请假在家,不仅精心准备每天的三餐,还给孩子买了营养品。儿子有不吃早饭的习惯,她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更没有力气复习。所以,她天天都要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吃早饭。最近母子之间爆发矛盾的次数不断增加。儿子越来越不耐烦,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一句叮嘱都会激起孩子的强烈反应。说到这儿,张女士很委屈。为了孩子,她什么事都可以先放在一边,只希望他能考一所好大学,可是儿子却不理解。她究竟错在哪了?

分析

面对高考,人的情绪难免会变得紧张焦虑。父母的紧张情绪很容易转化成对孩子的过度关注。父母总是很关心“我能做点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考生坚强的后盾,陪伴孩子一起度过高考。但是有的时候事与愿违,关爱却变成了负担。孩子变得烦躁的同时,父母也变得不知所措。那么,考生父母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呢?

建议

自我调整心态

高考期间,考生成为全家焦点,父母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状态。等到孩子出现异常反应时,父母开始手足无措地寻求帮助。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的心态不好,而是父母的紧张情绪感染了孩子。

不少父母处在“想说又不敢说”、“故作镇静”的状态,一边开导孩子“不要紧张,尽力就好”,一边反复叮嘱检查文具,做题要仔细,对考试成绩喜怒形于色。

作为考生的亲密家人,父母要先调整好心态,体察自己的内心,尝试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

如果父母的内心很紧张,要将关注点放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上,而不是掩饰自己的内心去劝慰孩子。

平常对待非常

与张女士一样,很多家庭将高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他事情都要为高考让路;除了丰盛的三餐,还专门补充营养品。

为了给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父母在家里蹑手蹑脚,不敢大声说话。

有的父母还向孩子声明,除了专心复习,其他事情他(她)什么都可以不做。

面对父母的关爱,孩子压力倍增,觉得考不好对不起父母。

高考期间,孩子内心比较敏感、脆弱。父母的变化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孩子会不自觉地将考试成绩与父母的期望联系在一起。

这时,更多的压力并不源于高考,而是来自父母的期望。

父母要关爱有度,不做大的调整。高考并非意味着可以目空一切,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高考,生活变得和往常不一样了。

父母要在保持原来生活规律的同时,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淡化对高考的关注程度和期待。

言传不如身教

临近高考,不少父母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请假甚至辞职在家陪伴孩子复习。父母对工作的态度和热情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待工作和生活是积极的、向上的。

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避免孩子产生逆反抵触心理。

父母专心工作的时候,也能分散自己对高考的过度关注,缓解焦虑情绪。

耐心面对沉默

父母与孩子在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生活琐事爆发冲突。父母的出发点是关爱,而孩子是希望有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建议父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对他们不想说的事不去刨根问底。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变得沉默,父母可轻松地陪伴,耐心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不要咄咄逼人,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果因为孩子复习期间作息不规律、不按时吃饭等,可用小纸条给孩子留言,也可给孩子发短信,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之情,避免言语说教。

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从人格角度尊重孩子,换位思考与孩子沟通,孩子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从而释放压力。

关爱有度,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只是不在意成绩,而是父母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

莫让关爱变负担,父母对待高考的心态平和了,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和支持。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