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中语文教材注释问题探究集结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10-19 21:46:51


语文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的注释,这些注释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教材注释问题探究集结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目前的教材只是个“名作集”,一篇文章教什么,怎么教全是教师自己的事。指望文中注释能对教与学有所帮助,但即使是少得可怜的注释也很不规范,很不细致和全面,有的甚至还有错误,还有该注没注的情况,给教与学带来了麻烦甚至是误解。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为例,归结一下注释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需要明确的问题,列举如下。

一、应该注的却没注。

对于课文中那些生疏的或难于理解的容易读错的词语,教材采取了有的注,有的不注,甚至是越有争议问题越不注的方式。好像是说,反正这个问题目前有争议,我也说不好,那就你们自己去理解吧;也好像是说,这个问题太费脑筋,还是你们自己去探讨吧;更好像是说,一切答案都告诉你,还用你去学习探究吗?对此,笔者认为,为适应目前课改的有利于学生自学的需要,课文该注的一定要注,而且注的越多越详越好。

应该注释的却没有注释的,给教与学带来麻烦甚至是错误的问题在教材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举要如下,以示其实。

例一:九年级下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空乏”一词的“空”字的读音问题,在每学年的教学中都有师生提出疑问。“空”有kōng、kǒng、kòng三个读音,教材没注音,照常规,人们大多读“kōng”,这对吗?考究一下,《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等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均未见附此例。再查《新华字典”》、资寿林主编的《学生文言文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年5月版)、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版)等工具书便可见这个“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的“空乏”一词应读kòngfá,是“穷困缺乏”意思。查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且有注释的书籍十一二本,只发现有一本书对这个字注了音。这本书是宁鸿彬主编的《初中文言文详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文中的解释是:“空(kòng)乏:空缺贫乏。此处形容词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经受贫困’。”

在查询考证“空”一字的读音问题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七年级上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句话的“空”也应读kòng,是动词,意思是“荡涤;清洗”。此前笔者教学生读了10来年的“kōng”,真是不学不知道,一知吓一跳啊!

二、偏执一说,另起炉灶。

教材中的注释,要尽量与权威工具书中的注释保持一致,不要独辟蹊径、另起炉灶。对于确有它解的内容要特别指出注明。

例一: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中的一段文字,同时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两家出版社选作义务教材,并分别命名为《童趣》和《幼时记趣》。同一文本,对“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的解释却不一样(详见后文《“A”通“B”,“A”的读音及其他——兼与教材注释相商》)。

三、粗糙一注,不求甚解。

教材是教与学的范本,它的注释要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细致全面。可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例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夜郎”注释问题(详见上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例二: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诗文,课文的注释是“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此解强调的是吹拂杨柳的动态感,以为这是把春风叫做杨柳风的理据。但夏天杨柳枝叶更为繁茂,风吹杨柳的动态感更强,为什么不把夏风叫做杨柳风呢?

其实,这种解释是孤立地看待了问题,假如联系上句的“杏花雨”来考虑,这个问题就豁然开朗了。这是两个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杏花雨”跟“杨柳风”的结构关系和语意关系都是一致的。“杏花雨”大家都能理解,即“杏花开放时节所下的雨”,谁也不会理解为“打落杏花的雨”或“透过杏花飘飞的雨”,同理可知,“杨柳风”也不应该是“吹动杨柳的风”或“透过杨柳吹来的风”,“杨柳风”实际上也是指时节而言,即“杨柳发芽时节所吹的风”,这当然就只能是春风了。

例三: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有“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书中对“不毛”的解释是“不毛,不长草(的地方)。”泸水在西南山区的四川境内,又时值草木繁茂之季,怎么会不长草木呢?即使是现在,四川境内也很难找到一块自然不长草木的地方,何况是自然环境尚没有遭到破坏的古代呢?这显然是不符合自然现象及客观实际的。其实“毛”本指动植物表皮上生长的丝状物或茸状物,引申泛指地面上生长的植物,有时特指植物当中人工种植的庄稼或野生的草木。“深入不毛”的“毛”应是特指庄稼而言,“不毛”,即未经开垦、不长庄稼的原始山区,那里偏僻荒芜、林深草茂,不是不长草木。

例四:八年级上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一句中的“长”,注音为:zh?ng。对吗?从词义上看,如读“zh?ng”,则上句“道狭草木长”表示草木在狭窄的道路两边生长,这与下句“夕露沾我衣”缺乏必然联系。如读“cháng”,即为小路两边的草木很茂盛,以至从狭窄的小路经过时,草木上的露水打湿了衣服。诗句意思连贯顺通。

从词性上看,如读“cháng”,“道狭草木长”,意为“道路狭窄,草木茂盛”,“狭”是形容词,“长”也作为形容词用,前后词性一致。“长”如读“zh?ng”,则是动词,前后词性不一致。

从平仄上看,“草木”皆为仄声字,如“长”再读“zh?ng”,则三个仄声相连,读来不够顺口。而读“草木cháng”则为仄仄平,音节协调。故以读“cháng”为好。

四,隔着锅台上炕,跳跃性太强。

注释是对难以理解的字词作解释,以使读者越过阅读障碍。解释就像老师教学一个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可是教材中有的注释却违反了这个原则,由此一下子就到了彼,由原因一下子就到了结果,中间省去了必要的铺垫,解释和说明。

例一:八年级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关于“序”的解释是“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这种解释就像一个人向另一个根本不知什么是“马”和“斑马”的人介绍“斑马”说:“马,动物名,这是一匹斑马。”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面前的这个东西是个动物,它的名字叫斑马。什么是马和斑马?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油然而生。那么“序”是什么,“赠序”又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哪?探索一番,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注法应为先明确“序”的文题特征,然后是分类。例如可以解释为“序是一种可说明、可议论、可记叙的内容比较自由宽泛的文体,其形式可分赠序和书序等类别,本文是赠序。”若再详一点则应具体阐释一下什么是赠序和书序。

例二: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关于“先帝”的解释是“指刘备”。刘备称“帝”我们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还要称“先”呢?是“先前”的意思吗?抑或是单纯词?原来,“先帝”的“先”字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那么教材的注释就应改为:“指刘备。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或“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帝,这里指刘备。”才准确、明白。

上述这个小问题,对于有一点古文常识的人来说,是一看就会明白的,但对于刚刚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讲又怎能不满腹狐疑?所以愚以为:教材要“注”就“注”个明白,不然就不“注”。否则,类似这样的“注”岂不“注”个糊涂?

初中语文教材注释问题探究集结这篇文章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相信大家通过阅读已经对课文注释有所理解,在以后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正确的利用课文注释。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